2013年,《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带火了国内“合伙人”的概念,在国内掀起了“合伙”概念的高潮,席卷了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公司考虑使用股份或者类股份的方式吸引及留用、激励核心成员。仅就A股市场而言,截止2017年3季度,A股上市公司有1078已公告了股权激励计划。
考虑到国有企业等非民营企业激励计划推行的复杂程度,笔者查看了民营上市相关数据: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合计2052家,推出规范类激励的竟然有846家,整体覆盖率达到了惊人的41.22%。
笔者长期深耕股权激励领域,对国内股权激励的推行速度也深感意外。鉴于上市公司信披制度的相对完善,此处以国内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来谈谈股权激励在国内的这一波浪潮。
A股上市公司内,证监会行业分类有一个特别小的大类行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这个行业合计9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大亚圣象、兔宝宝、威华股份、德尔未来、康欣新材、吉林森工、国栋建设、丰林集团、菲林格尔。这9家上市公司中,仅威化股份与康欣新材2家公司未公告过规范类股权激励计划。但是,威化股份曾公告拟实施内部管理层持股计划。
可以看到,除了早期的国栋建设及吉林森工,大部分公司自2013年起推进其股权激励计划,2017年度至今甚至有4家公司公告了其最新的激励计划,其中不乏大亚圣象、兔宝宝这种已成功实施过激励计划的公司“梅开二度”。
纵观整个市场,类似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的案例不胜枚举。笔者分别查找了公告比例和绝对数量排行前十的行业,发现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般而言,公告家数比例较靠前的行业,行业公告股权激励的合计家数不会太多,如下表,一般不超过25家;而行业总家数多的上市该公司,公告家数比例不容易靠前。无论从公告数量还是公告比例来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对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力度和范围均位居前列。
自2006年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稳定实施激励计划,自2010年“浙大网新”第一家推出2期激励计划以来,行业内推出多期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也不乏网宿科技、汉得信息等已实施6期激励计划的公司。2016年度,实施2期激励计划的公司甚至超过了首次推出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
从各年的实施来看,该行业每年的公告股权激励的家数(首次实施)也是持续增长(见下图)。固然,行业本身的成长性使得股权激励的推行大为可行,但股权激励本质上对人才的网罗、制度的迭代的进化推进也是该行业对股权激励大为推崇的原因之一。
大家应该有见过多米诺骨牌吧,股权激励的推动,就如多米诺股票一般,自2006年A股市场第一家启动起,各年逐步递增,层层推进。到2017年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家数3383家,其中1078家上市公司已实施或正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市场占比达到31.86%。而10年前,实施占比仅2.21%。
不难猜测,随着股权激励公告速度的提升,A股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必将突破50%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大关。而以上数据,仅为上市公司数据。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著名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在传统理论中,我们认为,股权激励作为一个可以提升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核心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自主性的激励工具,也就是激励因素。但当股权激励在市场中的覆盖面远超我们意料并预计未来必定能够大范围实施推广时,“股权激励”这个工具,必将逐步实现自我转化,成为保健因素。而这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也确实是逐渐能够体会到的。常常有客户向笔者反映,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最大缘由是因为竞争对手实施股权激励,公司核心团队不满意公司对于“股权激励”计划的迟迟推进及实施,核心人才流失率大增。
那么,是不是说,股权激励不应该推行了呢?不,比起10年前,如今的企业,更需要推进、实施股权激励。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才早已享受“股权激励”的制度红利,在制度红利还仍可作用的今天,采用这个工具的时间,是工具有效性的重要衡量尺度。我们处在最坏的年度,我们也处在最好的年代。时代的浪潮席卷之下,在前端市场“成功案例”的导向下,激励因素至保健因素的这个转化是一个完全不可逆的过程。特别是近十年涌现出的新兴行业,比如我们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比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些大范围、大规模实施股权激励的行业,无一不是人才流动最为频繁的行业。在整体行业竞争、跑道抢位的过程中,不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不足以表现诚意;不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不足以表现包容力;不实施激励的公司,不足以表现开拓性!
当你周围,区域内的公司、行业内的公司、熟人所在的公司、你听说过的公司,当大部分公司都实施股权激励的时候,“股权激励”真的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G电子平台PG电子平台